第五十八章 新世相-《百物屠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不急,你也听听,需要兵部的一些意见,”皇帝伸手拦了他一下才道:“朕前几日又看了看大司农三年前就进奉的《劝农革书》,时移世易,倒有许多新看法,如今天下积弊甚多,这银钱便是一祸,去岁户部交账,竟然还亏空着六十万贯,大魏不比南江富庶,却也不曾有过亏空,户部尚书说是田法、商法、船舶法等俱有疏漏,才使得他们有许多在税课上的可乘之机,你这里面说到要以‘合亩’之法与‘专课’之法治国,倒有了可行之时,你写的很清楚,只不过有两条,朕不放心,再问问你,这第一,屯兵治田,古已有之,你在这里却说要改屯兵为养兵,设军田,兵部代管之,化农民为兵丁,是否可行?第二,专课里有一则涉及往来通商,你建议取消三寺,将鸿胪寺与宣慰司合并,除了接待使臣、外交谋略之外,再新添往易司,管理关税、货税,是否妨碍了大魏与他国的关系?你先说说,再让他们两人陈言。”

    江广宁心头大喜过望,强按捺住激动,捋顺思绪,一一道来,“当时切中时弊,如今又有所不同,官家特指这两条尤为重要,我大魏如今人丁不旺,光复元年,六县核实国民,举户应查,不过一千万余,比起上庸的一千七百万人,南江的两千二百万人,都有差距,况军队统算没有百万,约为八十万,与牧国一百六十万兵相比,已是天差,若按照臣之提议,养兵治田,化农为兵,每户每多一人从军,便赐粮三年,另有军饷可吃,若如此我大魏将多增四十万兵,以备不时之需,且以军法治田,收效更高,均上缴国仓,再按人头发下赏赐去,既屯粮,又多收,其余人家见好,自然交田从军,道是生儿子过得更好些,使百姓多生养。”

    此言甚善,尉大有当场夸赞不绝,只道:“如若养兵治田可行,大魏自当多一重依靠。”

    皇帝频频颔首,深思片刻,接着道:“那另一事,怎么说?”

    江广宁继而答:“专课之法,在于征收商业之税,国之根本,在农不在商,专课第一条就写明,轻田税而重商课,大魏是南江与上庸、牧国通商的必经之地,许多南江商人将货品先卖给大魏商人,再经大魏卖去各地,臣以为,当薄与南江往来之利,而重与庸牧交易之税,咱们原本就比他们更得天独厚,南江商人首选与大魏交易,反货物毕竟我手,并设海事司,切断上庸的另一条路,做到独揽南货,届时,茶叶、丝绸、瓷器、香料等物,他们要从我们手中买,且必须通过边境管设才行,负责,一应货物不许到北国去,也是令南方繁荣,以便屯养。”

    “会不会想得太过于完满了些。”皇帝有些不放心。

    申乃安遂道:“大司农之意,大有绝断南北通商的感觉,南江国本就靠这些发家致富,不可不多思虑。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