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七章 谋国之事-《百物屠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高屹方聊起来前袍,撒开腿奔出去。罗沉,我的小祖宗,你可千万别惹出大事儿来!
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是时,明政殿内,一群大臣围拢议事,皇帝正坐在上首,大责太监已为他束紧了发冠,以免头脑昏沉。殿中还点了两炉滚龙烟,香味十足,冲撞人的脑仁儿。

    “方才,陈中举说要盘查百官,吴璞也赞同,他们言之凿凿,是觉得朝中确有间者,你们怎么看?”皇帝才见完了东宫的几个大臣,面前正堆叠着许多奏折,来不及批阅,紧接着又宣召了几个心腹议事。

    “陛下,如果说没有,您心里恐怕也还有个疑影。”众人皆不敢开口,唯独高爵,站了出来。

    皇帝信他三分,故而反谑道:“怎么,大总统也有这样的高谈阔论?”

    “昨日怀安坊之事,必然蓄谋已久,否则怎能搜捕无获。”高爵一顿,“怀安坊之地近馆里,商旅众多,又逢四月十八,东都开庙,鱼龙混杂,方便贼人动手,如今我们内有兵乱,外有敌军,可谓是内忧外患,倘若不是他们筹谋许久,怎么能行事缜密,不露马脚。”

    “他们,指的是谁?”皇帝需要一个答案,而不是分析。

    “是上庸的细作。”高爵的话,掷地有声。

    众人哗然。

    “可咱们之前不就已经肃清了东都吗?”有人发声。

    高爵朗声坚决道:“肃清二字,岂是轻易能办到的。”

    “高爵,你说话可要有凭据!”皇帝更加斩钉截铁,“他国细作,御照司一直严密查办,这几年来,屡有所获,更何况十数年间,对于商贸等事,大魏也一直严查不怠,上庸的细作,要混进来,谈何容易,要活下去,谈何容易?”

    高爵点头称是,继而低眉道:“陛下天裁,我们把紧门户,可总有疏忽之处,力所不能及处,亦是情理之中。”

    皇帝一句一句地随他陷入沉思。

    是时,官博识一步跨出,腰间别着的笏板摇摇欲坠似的,他质疑道:“高大人,你是说东都的查防不严,才导致的这次事情吗?”

    “京兆尹辖制东都,事无巨细,一一过问,自然不是你的错,你也别激动。”高爵知道他是急于撇清关系,嘴上没有太多争辩。

    “依臣看,高大人说得有理,但尚不完全。”申乃安旁观一阵儿,才悠悠开口。
    第(2/3)页